四、加快落实土地改革、一体化建设,推进长效机制健全发展
热点城市耕地指标减少利于供应增长,用地控制目标仍严控。6月22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对各省市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作出调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耕地保有量指标大幅下降。耕地指标的减少,蕴含了建设用地指标增长的可能,也给市场以“增大土地供给平抑房价”的信号,有利于增加住房供应、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缓解当前高价地频出的现象。同时方案也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严格控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大中小城市用地;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促进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此前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也指出,用地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地区,要严格设定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
推进农地入市改革。多部委连续印发政策推进农地入市。银监会、国土资源部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在试点地区,对符合规划、用途管制、依法取得要求,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入市和具备入市条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办理抵押贷款。随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环节取得入市收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在转让环节取得再转让收益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向国家缴纳调节金。调节金分别按入市或再转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的20%-50%征收。两项政策均进一步推进了农地入市进程,有利于农民收益增长和缓解城镇土地供应压力。
一体化进程加快。6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长三角城市群定位为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随后,国务院批复江西赣江新区设立,至此中国国家级新区将扩容至18个,其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6个、东北地区3个。
不动产登记落实督查时间表确定。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专项督查方案》,确保督查范围中的31个省(区、市)的所有市县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基层落地实施,以2016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力争实现所有市县颁发新证、停发旧证。同时国土部确定了督查时间表,今年7月至9月为地方自查阶段;10月至12月为督查实施阶段,期间,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若干督查组,对工作进展缓慢或工作难度较大的省份开展重点督查。2017年1月15日前,形成专项督查情况报告按程序报送国务院,同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
2025-08-12 09:23
2025-08-11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