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苑被“地下群租房”问题困扰了有十几年了。今年九月份,皇亲苑的居民陈大姐得知“政府又要来清退地下室租户”时,还很不屑地说:“能清掉?能清掉的话早清掉了。”
皇亲苑,名副其实的市中心黄金地段,但是在这处毗邻武林门的所在,却能找到一批月租200元-300元的“房子”——社区内有9幢居民楼的地下自行车库,被割成106间10平方米左右的格子房,形成了“地下群租房”。
此处“地下群租房”不断被投诉,不断被整治,但始终老方一帖……
市中心的地下群租房
皇亲苑的“地下群租房”,得追溯到1997年,从皇亲巷改造建成皇亲苑小区后说起。
经过当年的旧城改造,新小区由回迁房和商品房组成。而由于地处核心区,小区的配套也更完善。当中,就包括一批地下自行车库。
“总共15幢房子,有9幢房子底下还建了自行车库。”天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史梁告诉记者。
同是车库,但归属权并不一样。有些是业主买房子时,开发商附送了某部分面积;有些是单位买下车库,分给员工的;也有开发商移交给物业的……
2000年左右,有人开始入住地下车库,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下来,地下室砌起了一面面墙,围出了106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床来了,柜子来了,甚至煤气瓶和灶台也搬进来了。
入住者,有的是向业主租的,也有不少是抢占一方空间的。
居民反响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想到楼底下有至少十几只煤气瓶,心里就觉得慌。”9幢居民韩女士告诉记者。
而随着100多号人陆续入住地下室,皇亲苑小区的环境也被居民诟病。地下室没阳台,洗晒衣服,他们全在小区露天完成。整个小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公厕用不过来时,难免有人不自觉……
根据天水街道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关于“地下群租房”的居民信访投诉累计17次,各类渠道反映该问题达上百次。
“杂乱无章”、“潮湿逼仄”、“别有洞天”、“难以相信”,一次次投诉、曝光,几年下来,媒体都想不出新的词汇来形容皇亲苑的“地下群租房”现象。
当年“八个图章”没管成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陈大姐,有两个身份。她既是皇亲苑的居民,也是“地下群租房”的居民——她家有五口人,16幢7楼的一室一厅,实在挤不了全家人住。因此,她“自行开发”了16幢的地下自行车库,在格子间一住就超过十年。
“城管来过、派出所来过、社区也来过,来过的单位多了!”作为资深居民,陈大姐经历了此前所有的整治,“我们就硬着不搬,对方看看没办法,也就不了了之。”
记者了解到,以往对于皇亲苑“地下群租房”的整治,至少有过四次。甚至在2009年之前,曾有一回,包括街道、消防、公安、城管等八个部门,实施过一次联合整治。
“整治通知盖了八个公章,上门来让我们搬走。没人肯,后来也没继续(整治)了。”陈大姐说。
天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史梁也向记者证实,确有“八个图章”之事。“但经历了四次整治,群租客还在。主要是因为租客的抵触情绪大,整治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2025-05-19 10:51
2025-05-14 09:14
2025-05-13 15:44
2025-05-06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