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男孩》上映两周,票房迫近两亿,柯利明是这部“零大腕”电影的制片人,而那首在朋友圈、微博上疯传的《小苹果》,创意来自80后的他。
“我现在对电影热情似火,但说不定过阵子,我就去干别的了。”柯利明一上来就招呼一句玩笑话,翻下他的履历,你或许会觉得他的确有将这句玩笑变成现实的勇气。
32岁的柯利明是正儿八经的金融专业出身,商科硕士背景,这便很好理解,为何他从投行转来做影视,不仅能迅速入门还能奉上《致青春》《老男孩》这样的票房炸弹。虽然他也不忘强调自己文艺青年的属性——比如因为从小迷恋李小龙所以才涉足影视业,但一谈及自己的电影成功学,他便瞬间切换到商人模式,滔滔不绝大数据、项目管理甚至“营销宣传对受众的到达率转换次数”。
简言之,作为儒意影业的老总,柯利明完全不避讳去谈“赚钱”的问题,这跟大多数总愿意在访谈里聊聊文艺情怀的同行大佬前辈们不太一样。这一点,是身为80后影视大佬的柯利明身上的显著标签。
柯利明:《变4》导演迈克尔贝很喜欢《小苹果》
柯利明从学历到经历,似乎都与影视圈格格不入。
这个出生于湖北黄冈的年轻人曾到澳大利亚求学,读了风险管理学学士、货币银行学硕士,数学天才的他严重偏科,初中毕业的时候英语只考了9分。毕业后,柯利明在香港中环一间豪华的写字楼里做着数据分析师,有钱也有“钱”途。
“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在报金融、国际贸易,自己也就随大流选了金融,但说心里话,内心很迷茫。毕业后干投行,也能挣到一些钱,但真的不快乐。”柯利明将这段时间定义为自己的迷茫期。作为一个幻想主义者,他在写分析报告时常常会走神,比如维多利亚港里风暴中会突然冒出一个外星人什么的,他决定尽快结束这份分析师工作。
柯利明的哥哥十分支持弟弟转行的想法,而且刚巧注册了一个公司,但一直没有开展业务,因为喜欢李小龙而对影视业感兴趣的柯利明,决心正式由着自己的兴趣玩票一把,弃金融做影视的决定正式达成。这也就是儒意影业的前身和起源。
儒意的起步并没有任何优势,但影视说到底不过是投资的一种,柯利明没有圈内人脉、资源和经验,但他凭借自己的商科背景,十分轻松地了解并掌握了影视业最基本的金融打法。
“以前我以为艺术就是大家在里面表演,帅哥美女加动作,非常好玩。进入这行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个项目管理。”柯利明坦承,自己的商科背景和投行工作经验,对他融入影视文化产业助益良多,“金融最大的优点是能管理几百上千亿资金,每一分每一厘你都要算的很清楚,特别是时间层的,多长时间要做多少事,因为所有演员给你的时间、档期都是有限的。掌握这些,再通过合约、诚信的管理,你可以撬动很多的事情。”
加入公司后,柯利明下的第一步棋是电视剧,儒意前期接连出品了《李春天的春天》、《北平无战事》等热播剧集。
“入这行后,我统计了过去五年电影票房成功的概率,这个概率太低了,甚至不到3%,我觉得我可能要慎重。电视剧成功概率就比较高,一百部电视剧有三十部基本上可以保本或赚钱。”——那是五年前的2009年,柯利明已经在利用现在正火的“大数据”。
除了数据分析,开始认识到竞争残酷的柯利明也在为规则交学费。他发现,即便不考虑赚钱的问题,做电影也需要很多条件,比如编剧资源、社会资源、资金,“这些条件我一个都不符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好的项目从来不缺钱,都是大家排着队在等,我的资金也不是特充裕,就几百万,我就想,电影肯定我一时半会是干不了了。这个圈子就是这样现实,理想跟现实的确是有距离的。”
2025-09-08 10:42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