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被逼出来”的柯利明最大的成功之钥,不过是把电影当成一门生意,按规矩办事。他清楚,作为一个制片人,该负责的就是制作,而不是掺合创作。他是受访的诸多业内大佬中,少有的愿意去把拍电影这件事儿,当成一个金融领域的投资分类去谈的人。但他也承认,“电影毕竟是感性跟理性的结合,是艺术,我在这方面有优势,但具体操作还得交给艺术家去做。”
刨除目前已有的单片成绩,柯利明的未来鸿图已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比如在国内优势明显的一大票图书版权,辛夷坞的《原来你还在这里》已被纳入计划,沧月的《镜系列》玄幻题材小说也将启动。这种图书与电影的联动不仅仅是单向操作,《纸牌屋》、《神探夏洛克》、《爱情公寓》等热门剧集的图书版权也被柯利明旗下的图书公司拿下,这就是他口中的“书影互动”。
柯利明还在计划“走出去”——计划参投合拍片《马可波罗》,“主要是资金上的投入,比例可能还不小。”另一边,“派拉蒙那边会邀请我们参与一些项目的投资,比如《忍者神龟》和《终结者》。”具体的合作模式虽未敲定,但柯利明的计划是,“我们出钱负责在中国地区的招商,作为置换,我们会在未来交出一些他们看中的小说版权。”
柯利明目前手中握有多部畅销书版权,未来发展看好。
“我是80后,对青春题材电影有情结”
柯利明:第一是有情结,我长的比较老,但也是80后,我想为自己的青春、这一代人做一个自己的告别。
第二个原因呢,我头几个片子不可能做那么需要大量特效的视觉电影,那成本都得一两亿起,还不一定做得好。目前中国市场的容量也很有限,你真投几个亿的话,同档期两三个片,很难做到十几亿保本。
第三,青春这种类型的题材,相对好操作,不需要特效、庞大的技术团队和大卡司。它像个短的电视剧,又比电视剧质量高,我完全可以把几十号人团结起来,以电视剧的工业水准打造一个正儿八经的航空母舰。
柯利明:我那个时候没拿片酬,什么都没有要,我就希望能把成本尽量控制下来,别让投资方有压力,赚了钱我们就分一点,不赚我就等于三年白干。大家全力以赴去一起努力做好这个项目更重要,如果一上来每个人都要片酬500万,电影就千万级的投入,对新人来说很难做。
我们就把股权比例分配了下,我以干股的形式进去,票房能够在回本前提下有盈余,我再分红。很幸运,片子还算成功,我运气很好。
柯利明:很多事情没法去假设,因为当时如果不是赵薇导演,就很可能不是新导演来导演《致青春》了。但以我的性格我会一直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它也许就不成功了,都有可能。
2025-05-13 15:44
2025-05-06 09:12
2025-05-03 16:20
2025-04-01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