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降准等需求端刺激政策有助于对冲通缩风险
各类数据都表明,在2015年工业领域其实存在了通缩的风险和矛盾。报告认为,2015年工业品通缩严重,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在去产能尚未取得显著进展之前,工业品通缩难以明显改善。未来工业品通缩或将加快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报告指出,在制造业去产能的背景下,国内工业品通缩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政策层面的重视,需求端刺激政策亟需加码。2015年12月,国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9%,降幅与9月持平,较2014年同期扩大2.58个百分点,全年PPI同比下降5.2%。预计在制造业去产能尚未取得显著进展之前,国内工业品通缩的局面难以明显改善。由于工业品通缩严重,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较2014年显著下降。
报告认为,2015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6%,涨幅与9月份以及去年同期持平。12月,CPI和PPI之间差距为7.5个百分点,差距与9月份持平。未来工业品通缩或将加快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3月1日降准政策的出台,使得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规模在增加,进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得市场上流动性会更加趋于充裕。而此类政策的最大意义在于,各类潜在的通缩风险可能也会因此得到较好地规避。
四、人民币汇率企稳打开降准空间
《2015年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回顾以及2016年展望》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总体平稳将成为2016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工作。在汇率企稳后,未来降息降准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回顾2015年,可以看到,2015年12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贬值,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恐慌,并限制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未来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稳定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点。光大安石方面认为,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原因在于,虽然2015年8月份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但人民币针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走势平稳。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将加剧国内通货紧缩,再加上美元步入加息周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这样一来,人民币快速贬值将产生一系列后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快速贬值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贬值预期,并导致外汇储备快速下降,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恐慌,对后续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外汇储备于2014年6月达到历史高点39932亿美元,2015年8月末较历史高点下降10.9%,2015年12月末较历史高点进一步下降至16.5%。
光大安石方面认为,2015年中国央行下调5次存款准备金率,分别是在2月份、4月份、6月份、8月份和10月份,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由1月份的20%下降至17%。2015年10月之后,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央行未采取政策宽松信号明显的降准措施,而是更多地采取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全年同比增长13.3%,增速和前三季度相当,较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考虑到外汇占款减少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企稳的前提下,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空间将逐步打开。
而在此前上海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面对汇率波动加剧的问题,G20承诺避免竞争性贬值。此类表态将使得此次降准有更为充足的底气。
2025-08-12 09:23
2025-08-11 09:37
2025-08-11 09:34
2025-07-2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