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底下,当没有人发现的时候,一些人就会做出反社会的叛逆行为,随手乱扔垃圾或破坏环境,因为他们认为保持环境清洁是政府的责任。
立法处罚是一种冰冷的治理方式,虽然有效,但缺乏了可以激起共鸣、触动内心的情感因素。这也就造成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不强的现象,而大家对自己所生长的环境的爱护与尊重也相当淡薄。
我们害怕做错事,也害怕自己偏离正轨,害怕成为引人关注的英雄,甚至死到临头我们害怕的不是自己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而是担心接到执法当局发出的罚款通知。
2011年底SMRT地铁主要的南北线系统在下班繁忙时间发生严重故障,中断了5小时。这是新加坡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地铁大瘫痪事故,造成一些地铁列车被卡在隧道内动弹不得。由于故障发生时正好是下班高峰期,因此当时每趟列车都载着满满的乘客。
故障发生后,数以千计的乘客被困在列车中超过一小时,电流中断,车厢内空气流通非常不畅。不过多数乘客都还相当镇定地等待列车服务恢复。然而等了许久,仍不见列车行驶,大家依然被卡在令人窒息的车厢里。
被困在黑暗又闷热的车厢时间久了,气氛有些紧张,一些乘客也开始感到身体不适。遇到同样情形,在其他国家可能已经出现骚动,或者有不满的乘客开始捣毁车厢泄愤,但在这里,大家却是乖乖耐心等待。
就在这时,在其中一截车厢中,一名男子发现有人呼吸困难,妻子也感到不适,于是想要打开车门让车厢通风。后来他在黑暗中摸到了一支灭火器,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他用力砸破玻璃窗。霎时,车厢内空气流通许多。
这名年轻的男子或许可以一举成名,成为新加坡人的名人偶像,然后上电视、拍电影或为产品代言,发一笔横财。但这位“英雄”却选择保持低调,始终不愿透露姓名也拒绝公开露面,并不断强调自己不是要搞破坏,而是为了帮助大家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到底他在害怕什么呢?
一些在同一车厢的乘客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都力挺男子,表示他做了正确的事,希望他不会被惩罚。同样的,在网络上,网民们都担心这位英勇的男子会因为破坏车厢而受惩罚,纷纷替他说话。
即便是在事后的记者会上,男子会不会被罚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公司发言人同样跳脱不开罚款思维,回答:“男子不应该砸窗,而是应该镇定等待救援,但基于这次情况特殊,公司不会要求赔偿。”
在政府过去几十年的严加管制下,新加坡人已经形成了非常典型的思维:死到临头了,大家不是挺身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而是担心这么做会触犯条例,可能会被罚款。正是因为害怕被罚,大家变得自主性不强,也害怕承担责任,因为偏离规章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是一件冒险的事。
这是在罚款文化下培养出来的国民特性,一般人民因为对法律的恐惧,担心挑战制度将使自己失去原本舒适的生活,因此都会遵循一贯的办事方式,不愿意突出自我风格标新立异。然而这种自我束缚的思维并不利于社会创意空间的发展。
难怪网民们都在网上呼吁,我们需要更多砸窗英雄改变社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解救大家脱离困境。但是躲在电脑屏幕前的胆小新加坡人,又有多少个愿意挺身当砸窗英雄呢?
内容提要
作者从一个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书写在李光耀时代的成长经历,为大家呈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新加坡故事”。
2025-05-13 15:44
2025-05-06 09:12
2025-05-03 16:20
2025-04-01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