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至今已经超过五十年的时间,我们的住房拥有率达到了近九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解决了住房荒的问题后,这项计划已不仅仅停留在给大家提供栖身之所的阶段,而是要为新加坡人建设更优质的家园,所以在房屋的设计和整个住宅区的策划上更需花费心思。有些新组屋的设计甚至可以媲美私人公寓。
我们一直都相信政府会实现承诺,建造更多让我们负担得起的组屋,因为拥有自己的一套组屋已成了完整的新加坡梦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好好念书,长大后就一定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可是后来大家发现组屋梦越来越遥不可及。过去10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在打开门户欢迎外来移民的当口儿,政府却没有加建组屋,导致组屋数量供不应求。房屋价格一涨再涨,大家心里十分着急。居者仍能有其屋,但是这个梦想随着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也变得越来越遥远。
回想我父母的时代,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政府组屋售价以总建筑费计算,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栖身之所,所以组屋售价相对便宜。但到后来,组屋价格受市场带动不断攀高,甚至还成了投资工具,偏离了李光耀住房政策的原有初衷,甚至严重变质。
过去几年一直有分析师预测房价会下跌,但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房地产市场依然蓬勃,屡创新高,搞得大家心情紧张。
但我也发现“居者有其屋”论的谬误:有了自己的房子并不代表人们对新加坡就有归属感。这是因为既然把组屋商品化,房子就变成了一个帮助人们套现获利或者把人套牢的东西,并不包含其他的情感因素。
在2011年大选以及接下来的两次补选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下滑,让政府感到迫切的危机感。
现在距离下一届大选仍有一些时间,政府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条例,推出各种降温措施,出招打击投机活动。相信政府深刻地了解到,新加坡人如果实现不了组屋梦,自己大概也将失去多年的执政梦想了吧。
现在买卖组屋变得像赶赴考场那样,必须经常恶补最新知识。在一轮紧接一轮的新条例出炉后,我看连房屋经纪都被搞糊涂了,因为他们好像身在云里雾里那般,常会给我不同版本的条例规章。
快要死了还怕被罚
记得在七十和八十年代,我们经历过政府所发起的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公共教育运动,经常透过电视、电台节目,以及报刊的报道,学习我们所该具有的优雅行为。
这些公共教育包括“礼貌运动”、“清洁与绿化新加坡运动”、“反对随地吐痰运动”、“吃冰冻猪肉运动”、“公路安全运动”、“生产力运动”、“改变饮食习惯运动”等一箩筐名目众多的社会教育项目。
为了让这些公民教育运动成功推行,政府除了采用柔性的宣传手段,比如有奖比赛,也采用了罚款、监禁、公开羞辱等强硬手段来确保人们好好地配合,不要阻挠政府创建理想家园的工作。这种方法背后的思维是,当问题出现了,改变不了人们的行为,处罚就是最快最有效的遏阻方式。
这些运动伴随着我们成长,试图塑造一种新的文化,让它进入我们的意识,改变我们的行为以及陋习。
可是如果你认为新加坡因为有很严厉的法律条规,因此会是一个很干净的地方,那么你可能会感到很失望,因为要不是清洁工人天天勤力打扫,很多地方其实很脏。
2025-09-08 10:42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