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郑州、南昌、济南、南宁……多个城市相继表示对限购政策进行调整。记者在深入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对“松绑限购”刺激楼市非常谨慎,更有一部分房地产金融专家担心,松绑限购不是“救命稻草”,反而很可能成为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松绑限购凸显楼市焦虑
桂林理工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曾鹏认为,松绑限购充分暴露了当前我国各地楼市的“焦虑”,包括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税收的焦虑,开发商对维持高利润的焦虑。从全国范围来看,开发商“金山银山不如土地山”的幸福日子一去不复还。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31133亿元,同比下降6.7%。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14个重点城市的库存环比增长2.78%,处于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多地库存接近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土地成交面积的下降对地方财政税收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以济南市为例,1-5月份,全市税收收入增长11.5%,未达到年初计划增速12%的目标。主要原因是主体四税合计完成123 .03亿元,仅增长8.04%,其中,总量占营业税近1/3的房地产业营业税完成19亿元,同比下降2.85%。
济南市财政局分析认为,在更高的基数之下,房地产业税收增收举步维艰。由于税收收入增幅不高,未能达到计划增幅,地方可用财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全市各项民生支出、法定支出、重点支出等必保的项目都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财政收支的矛盾日趋突出,财政收支任务压力巨大。
松绑限购多渠道出炉
一方面是中央调控房地产的“禁令”仍未废除,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政府迫于财政税收增幅压力而设法变通。
珠三角高档住宅协会副秘书长张斌表示,出台政策的城市往往喜欢打“擦边球”,如南宁市以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为名,由房管局下文明确允许非南宁市户籍的居民进入南宁市购房;南昌市房产中介商则透露,其消息来源的渠道是南昌市房产协会通知,允许有条件放开房地产限购。
深圳惠城商业地产公司总经理林玉明认为,目前出台松绑限购措施的城市,大部分都是销售不畅的城市,如中原地产统计,今年1-5月,呼和浩特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数为3780套,而目前可售库存高达约12万套。按照目前的去库存速度,需要10年之久。
广西师范学院公共传媒专家方邦超分析认为,各地之所以出台“限购松绑令”,核心原因在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在没有房地产项目作为税收支撑、实体经济增速低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房地产项目来增加财政收入。
救命稻草恐压垮楼市
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担心:今年上半年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土地购置面积均下降的情况,其态势与2008年上半年相似,就目前情况分析,政府出台“限购松绑令”不仅对目前的楼市走向毫无帮助,反而有可能成为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是地方政府托底楼市手段已经不多。
曾鹏梳理了地方政府为稳定财政收入“托底楼市”的做法:一是解决资金链问题,即通过银行及政府融资平台为房地产行业注入资金,这一做法随着央行对银行放贷规模的限制,以及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浮出水面而宣告无力持续;二是通过加大土地供应量来维持财政收入规模,但目前房地产开发商拿地意愿不高,土地拍卖价格持续低迷;三是通过刺激购房群体购房而稳定房价。
2025-05-19 10:53
2025-05-19 10:51
2025-05-14 09:14
2025-05-13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