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看来,尽管棚改在辽宁取得了成功,但要想将其经验推广至全国,仍有很多细节需要落实。“如今陈政高部长四处调研了解情况,很可能是想在棚改方面谋求大的突破。”
这些猜测都在7月11日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得到了证实。会议明确了下阶段工作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同时,陈政高在会上对房地产政策完善提出了三点落实意见:千方百计地消化库存;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结构调整;完善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
梳理陈政高任职以来的一系列动作,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其目前的关注重点并非“楼市调控”,而是棚户区改造。而这或许是其执掌住建部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所在。
对此,王珏林也给出了自己的分析:“住建部是国务院下属的执行部门,由于国务院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力度,住建部的工作重心必然会移向这里。并且,由于国务院的重视,今年起投入到棚户区改造的钱增多了,住建部要把这个钱用好,怎么用才能保证合理、用了之后怎么监管到位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数据显示,从2008至2013年,住建部已开工建设的4000多万套保障性住房中,有1500余万套是来自棚户区改造项目。此外,全国还有1400多万户棚户需要进行改造,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线企业较集中的城市。
曾经的高分答卷
从1987年到2004年的18年期间,抚顺市只改造了84万平方米的棚户区,由此速度推算,全市棚户区改造完成至少得80年。而在陈政高主抓棚改工作后,仅4年时间就将抚顺市五分之一的人口送进了新楼,按此速度,抚顺的棚改至少提速70年
陈政高被坊间称为“棚改大将”。其在任职沈阳的近8年时间中,参与并主持了全国最早的棚改实验,成绩斐然。而今,这些都将是宝贵的经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发布的《中国辽宁棚户区改造的经验研究报告》认为,辽宁模式具有多重借鉴价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是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较好形式。
在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铁西粮库附近,孙大爷对陈政高的调研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人很多,也有人拦着,没能凑过去问问陈省长。”靠着低矮破旧的墙体,孙大爷向上证报记者仔细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那好像是陈省长在辽宁的最后一次调研,在我们棚户区视察了好久。”顺着孙大爷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尘土飞扬的小土路和散布在道边的破旧平房小院。如果算上父辈,孙大爷一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80多年。一草一木,孙大爷都熟悉无比。“住楼房兴许还不习惯,如果平房整治好了,住着也挺好的。”望着棚户区和远去的小土路,孙大爷透出些许留恋。
尽管对居住了多年的熟悉环境有些不舍,对于棚户区改造,孙大爷仍然充满期待。“棚改是好事,一辈子可能就一次,甚至几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谁不想住得更好些呢?”
辽宁省社科院的实地调研显示,在抚顺、阜新、辽阳等地棚户区改造后,绝大多数人都非常赞成棚改。作为土生土长的辽阳人,现任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的王磊谈起棚改也是非常感慨。“棚改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难度非常之大。从目前来看,辽宁做得很好。”
群众的欢迎给了棚改巨大的动力。以抚顺棚改为例,从1987年到2004年的18年期间,抚顺市只改造了84万平方米的棚户区,由此速度推算,全市棚户区改造完成至少得80年。而在陈政高主抓棚改工作后,仅4年时间就将抚顺市五分之一的人口送进了新楼,按此速度,抚顺的棚改至少提速70年。
2025-07-22 10:22
2025-06-23 15:16
2025-05-19 10:53
2025-05-19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