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他的小米手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创业首年,营业额就突破100亿。2013年更是取得了高速发展,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最近企业家们对雷军和小米非常感兴趣,原因主要在于三点:
1、 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属于典型的“红海”,小米竟然能够突围。传统的巨头诺基亚、爱立信等都亏损连连。苹果、三星在市场上已经形成垄断之势。小米创立之时,品牌没有,创新科技没有,资金也没有优势。这个“奇迹”,确实不同寻常。也带给中国的企业家们很多思考。
2、 小米手机贯彻始终的“高性能、高性价比”产品模式,为小米赢得了广泛的口碑。终点仿佛又回到了起点,经历了太多“革新”的市场,还是给“高性价比”留下了空间。
3、 小米贯彻了网络时代的思维。一切从客户出发,发动大众参与。在营销上省去中间环节,直接降低成本等等。
小米手机的成功,是如此的令人不经意。
掌门人雷军,有点像乔布斯,都是又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复合性人物。
有意思的是,雷军的营销思路,据说是从海底捞学习而来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跨界学习。
2014年,房地产界不少人在研究小米。万科领头人郁亮就表示,未来万科的对手不会是现在已经有的房企,而极有可能是新出现的像小米一样的“搅局者”。
回头看,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
1、 行业整体技术含量低,从设计、施工、管理到营销,没有什么企业有独特的核心技术。住宅产业化,大多也停留在试验阶段。
2、 房地产企业更多依赖规模扩张获得业绩增长。2013年,虽然有多达7家企业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但基本上依靠标准化产品和粗放式扩张发展。
3、 开发商似乎已经越来越远离终端用户。一线城市的房子,现在基本上为“有钱人”而建设,普通工薪阶层已经失去支付能力。开发商的产品越来越缺乏个性化。脱离了大众,脱离了个性的产品,市场肯定难以继续做大。
未来,房地产行业会否出现“小米”?
从现有的房地产制度和住房建设机制看,中国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里,出现“房地产小米”的概率不大。原因在于三点:
1、 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商就像是生产商,原材料越来越贵,门槛越来越高。“房地产小米”没有空间。
2、 未来几年,政府会加大建设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房和类保障房(限价房、自住商品房等)。需求量很大的这部分住房需求变成政府的计划,市场无法去竞争。
3、 房地产开发高度依赖资金。目前的大型房企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房地产小米”难以竞争。
然而,现在的体制和机制限制了“房地产小米”的出现,并不说明未来的“房地产小米”不会出现。
2025-09-15 11:43
2025-09-08 10:42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