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容量可达34亿,而2015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仅7.7亿。由此可知,即便不包括老城区住房供应,也有超过26亿人的居住空间规划严重超前,并形成了无效供应。
过去十多年,五花八门的高铁新城、产业新城、物流新城等如雨后春笋,之所以无效供应并没有暴露,除了刚性购房需求旺盛外,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让需求趋之若鹜。
截至2015年12月,即便“去库存”政策用尽,但70个大中城市有49个城市房价同比下跌,上涨城市涨幅也多在5%以内。也就是说,全国多数城市房价在下跌。
因此,刚性需求基本满足叠加投资需求全面退潮,让超前投资、供应过剩和无效供应的问题全面暴露,这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台阶的主要原因。
过去十年许多超前上的项目、造的产能、加的杠杆,在住房需求基本满足、投资需求回潮后,就突然断了基础,无效库存开始涌现。当库存都无法消化时,开发商整体拿地、新开工积极性迅速降至冰点。
因此,笔者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台阶”具有必然性,虽然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但其本质上是一个“挤水分”、“挤泡沫”的过程,总比无效库存大到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失速要好得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房地产的重心在向重点城市转移。未来,中心大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销售将逐渐增加,也将对冲其他城市楼市库存高压、投资回落,这也是房地产“软着陆”的过程。
从宏观数据看,工业中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增长,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消费带动下,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达到60%以上,内需基础正在夯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连续三年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产业转型端倪初现。如果楼市上述“软着陆”过程平稳,我国经济将毫无疑问地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也是“量增质更优”的经济新阶段。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
2025-08-12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