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的安排下,凤凰财知道与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就中国经济学发展及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了对话。“财知道对话思想界”每周推出一位思想大伽独家对话,本文为第二期。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2008年金融危机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
财知道:现在流行这么一个判断,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把西方经济学给颠覆了,亚当·斯密那一套自由市场理论失灵了,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许小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这到底是政府失灵还是市场失灵?我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根本就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偏离了货币金融学上讲的泰勒规则。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在2000年初就开始出现问题,美联储的基准利率长期低于我们所讲的均衡利率,造成了市场上流动性泛滥。流动性泛滥的结果就是资产泡沫,资产泡沫破灭以后出现金融危机。
这个我认为在国际的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是有一定共识的。只不过在两个魔鬼之间,人们更愿意去抓华尔街这个魔鬼,而不愿意抓美联储这个魔鬼。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通民众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他们的财产突然蒸发掉了,甚至蒸发掉一半以上。在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人们很自然地想到用政府的有形之手保障他们的安全。在这种社会心理流行的情况下,你很难让他去批判美联储,他认为美联储是他的保障,是他的救星,所以他更愿意把板子打到华尔街头上去,“占领华尔街”。
在我看来,其实应该占领美联储,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先出错。我最近做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证上的分析,证明首先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问题,然后才产生了资产泡沫,华尔街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这个金融危机的源头在美联储。因此你说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我认为主要是政府失灵。1929年美股崩盘,经历了十年的大萧条,大萧条期间产生了凯恩斯主义,认为是市场失灵,后来弗里德曼证明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了问题。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来改变世人的观念,认为2008年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所以经济学理论不需要做什么大修改。
中国过去30多年从斯密式增长变成了凯恩斯式增长
财知道:与之对应的是,很多人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一个经济奇迹,是一个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没法解释的独特中国模式,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许小年:我也不认为这需要对现有理论进行重大的修改,完全可以用我们所知道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这样的高速增长。但是我想做一个区分,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前十几年或者前二十年,我把它叫做亚当·斯密式增长,用古典经济学完全可以解释,那就是1978年之后启动的城镇化过程,使得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第一个是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经济效率远远高于农村,第二个是资源从国有部门流向民间部门,民间部门的效率比国有部门高。所以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一下配置效率,经济面貌就随之改变了。
资源重新配置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斯密早就讲过,这个推动力就两条。第一个是价格信号。价格信号出来了,什么地方有供应短缺,资源自动就流过去了,用不着中央计划委员会去指挥它。第二个是激励机制,这也是斯密在《国富论》里讲到的。斯密说,我今天能吃一顿早饭并不是因为我的厨子爱我,而是因为他爱他自己,他认为他这份工作很好,他为了保住这份工作,所以他才精心给我准备这份早饭。
我们前20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什么问题?就是解决激励问题,解决价格信号问题,有了激励有了价格信号,资源就很自然地流向最有效的那个地方,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这不就带来经济增长吗?所以前20年的经济增长没有什么经济学不好解释的。
过去十几年,我把它叫做凯恩斯式增长。凯恩斯式增长也是可以有增长的,但是凯恩斯式增长和斯密式增长的区别在于凯恩斯式增长无法持续。靠政府花钱,靠央行印钱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凯恩斯式增长的后果相当之严重。
所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的经验,我不认为会使得什么现存理论破产,需要有什么新的理论来解释。我看不到这点。
凯恩斯主义就像鸦片一样让人上瘾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
2025-08-12 09:23
2025-08-11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