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知道:为什么我们会从斯密式增长变成凯恩斯式增长?
许小年:这个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政府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政府追求短期效果,而凯恩斯式增长又来得最快,这是一个原因。当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时候,政府非常急切地希望把它拖住,这个时候你要是再去搞改革,搞供给方的调整,来得太慢,而见效快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所以1998年的时候,我们就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后来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推出了以四万亿为符号的拉动内需政策。
另外我觉得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斯密式增长要求你不断地对原有的体制有突破,而到90年代中晚期的时候,这种不触动根本性的体制框架的改革突破空间几乎已经没有了,这就使得斯密式增长找不到动力了。那怎么办呢?还要保持高增长,于是顺手就牵来了凯恩斯主义。我印象中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就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在人们讨论如何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凯恩斯主义开始被政策制定者关注,市场越来越大,到了2008年更不用说了。所以,这种增长模式转换实际上反应的是我们的经济转型走到半路,发现有些东西不能动,那不能动的时候就只好打鸡血,打鸡血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财知道:展望未来有没有可能再风水轮流转回来?
许小年:不走到山穷水尽是回不来的。凯恩斯主义就像鸦片一样,它让人上瘾,不到身体已经虚弱到要倒下的时候,人们不会反思。即使要倒下的时候,他也不愿意承受戒毒的痛苦。比如希腊,搞凯恩斯主义已经搞了很多年了,即使国家财政都要破产了,希腊还在拒绝结构调整,到现在仍然拒绝。要重新回到斯密式增长,一定是凯恩斯主义把一个国家的财政和金融体系毁掉,那个时候人们才愿意。
后发在短时间内看是优势,长期来看是劣势
财知道:怎么看中国的后发优势?
许小年:我基本上赞成杨小凯的意见。这个所谓的后发优势,你在短时间内看是优势,实际上长期来看是后发劣势。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赶超目标,使后发国家产生一种幻觉,以为我们在走一条前人没有的道路,以为我们在经济发展上是有创新的,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这种后发国家的快速增长赶上先进国家,历史上我们见过不知道多少次。英国人的工业化大概用了50到80年,德国人的工业化用了多长时间?比英国短多了。为什么它可以比英国短多了?因为英国的样板摆在那里,英国人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就可以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这就叫后发优势,你可以学别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德国这么短时间就实现工业化了,是不是德国人否定了当时的经济学?德国人是不是搞了一个德意志模式?日本战后用20年的时间重新回到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日本人是不是搞了一个日本模式?这些在历史上全都发生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主流经济学需要纳入非常重要的制度和创新因素
2025-09-15 11:43
2025-09-08 10:42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