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定位,你会怎样描述?“学者和操盘手”是余英的回答。
从26年前的大学讲台到18年前的政府机关,再到8年前转身央企,余英的职业生涯经历了由儒入仕、由政转商几个阶段。2015年,他的职业标识是保利地产副总经理兼华中华南董事长。
在营销活动以外的场合,余英很少在公开媒体露面,但在“自媒体”微博平台,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者。
微博上的余英,敢言敢批敢驳,乐时风趣诙谐,怒时勃然而起,嬉笑怒骂自成一体,“狂人”一词常现于评论之中。
然而,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专访时,余英全程状态轻松、笑容可掬,语速不急不慢、娓娓道来,与网络上的“暴走”形象大相径庭。
余英认为,自己的微博或许揭开了外界眼中保利神秘面纱的一角,更多的则是让社会对开发商有新的认识,“以前都觉得开发商就是奸商,现在一看,开发商其实也挺辛苦。”
进入转变时期的房地产,已经在逐渐褪去“暴利”标签。在余英眼中,这是房地产回归产品的时代,“房地产做到今天,不管叫白银时代也好,叫下半场也好,想立于不败之地的公司,一定要抓住产品与营销两端。”
“我是操盘手”
作为建筑学博士、高级规划师,余英对自己18年大学教师、政府官员从业经历的定位是学者,作为保利地产副总经理兼华中华南董事长,他对自己的定位同样清晰,“在房地产企业,我就是一个操盘手。”
多年浸淫在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工作中的余英,甚至会从价值论角度来评价自己,“我在房地产领域的价值,就是把一块地变成一个产品,然后卖得比较贵、比较好。”
与余英对话的过程,产品、价值与营销自然而然地就成为贯穿始终的话题。
关于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中,余英颇为认同华人企业家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他认为,房地产行业基础是金融与拿地,而产品定位设计、工程建造到营销的过程则是一条线,增加附加值的重点在于前端和后端,“抓好产品和营销两端,拎起来就是一个微笑曲线。”
谈及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成功企业,余英毫不掩饰对苹果公司的欣赏。1976年,苹果诞生,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成长为科技行业领先技术和影响力的标志。2014财年,苹果的净利润高达395亿美元,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与营销,已经普遍被认同为苹果致胜的关键。
余英同样如是认为,“以前说房地产形势好的时候,傻瓜都能搞房地产,只是聪明人赚得更多。到了今天,房地产只有把产品定位、规划、设计做好,才能找到潜在的顾客。”
出于需求导向,余英指保利地产的营销跟设计往往一同介入项目前期,“我称之为德系车+日系车模式,既有质量保障又有功能实用性与舒适性。”
关于营销,余英自有一番“拗造型”理论。信息碎片化时代,营销的新挑战在于如何让人们在浮光掠影式的阅读中选择记住?“谋大局全篇、埋好营销伏点,不断推出亮点,才能让项目持续受到关注。”
“我的榜样是乔布斯,亲自做研发,亲自站在台上,穿着牛仔裤去推销自己的产品。”余英对营销也不畏身体力行,有他站台的派茶叶蛋与派秋裤活动亦曾成功刷遍广东地产圈。
对此,余英调侃:“经常卖楼先把我自己卖了。”
从学建筑、规划到做房地产的选择纵然是兴趣使然,余英亦坦言,项目决策是很累的一件事,“我的精力主要就花在操盘。”在会议室从早到晚开会讨论产品与营销方案,是他的工作常态。
“我要做的事是决策,面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不断判断、排除和选择,没有时间给你试错,只能凭经验和记忆在短时间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
如果有颠覆性意见出现,在余英看来是再好不过的事,“能颠覆就说明上一个决策有问题,而大家一致认为颠覆后的更好,就证明已经找到了更完善的方案。”
回顾8年来的地产从业经历,余英认为保利地产最精彩的一个决策发生在2011年。如今听来,或许可以称为一个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坚持前行的故事。
“最精彩的决策”
2011年,国家出台“新国八条”,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实施住房限购措施,加大土地供应。与之相应的是,房地产市场成交回落,4季度住房价格出现下降,国房景气指数降至100以下。
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保利地产的判断与同行截然不同。“在各路专家都不看好市场的情况下,在2011年底很多企业停工的情况下,保利地产依然保证开工。”
据余英介绍,彼时保利地产根据市场货量进行数据分析,得出2012年供应量相对偏紧的结论。“如果2011年底就要停工,那么2012年下半年就没货了。2012年前两个季度,特别是广东在第二季度率先回暖时,我们已经在拼命加大开工。”
当市场回暖到来时,选择逆市加仓的保利地产在2012年凭借充足的货量吞食市场,“那一年保利地产成为全国第二个突破千亿的上市房企,完成了弯道超车。”
高速增长的保利地产,在规模扩张时依然坚持了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战略布局。
“这些年一直坚持一二线战略。”余英表示,保利地产并不强调去占领三四线城市,且三四线城市项目的立项要求重点考量经营指标。
去年以来,保利地产开始探索海外业务,并在澳洲获得两个项目。房企出海潮,在余英看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由之路。
2014年房地产成交出现下行,未来走势成为市场争议焦点。站在展望房地产行业前景的角度,余英是个坚定的看多者。在此基础上,他对房企转型持有的是中性看法。
“转型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而不是因为转型就要淘汰过去,保利地产未来的主业依然是房地产。”余英坚定地表示:“我一直看好未来10到15年。”
在余英的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解释:“扎扎实实做产品做服务,未来15年房地产仍然是大有可为,特别是一线城市及周边,二线城市中心区,三四线城市资源稀缺的区域,另外还有那些中心城市的城市更新,工业区更新,港口仓储区更新等等。”
上述观点,一定程度可以用广东保利的业绩加以佐证。在保利地产规模快速提升时,广东区域的销售贡献功不可没。2014年,保利地产广东区域销售认购金额突破400亿元。据保利地产披露,2015年上半年广东地区已录得认购金额超300亿元。
“这几年房地产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是不管怎么样,广东保利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曲线。一是广东市场相对容量较大,二是保利地产总部在广东,拿地也相对多一点。”
与此同时,余英认为保利地产的团队执行力亦是业绩增长的关键。在他口中,自己带领的团队就是要上赛场的“集训队”。
“只有我能踩刹车”
广东商人常说,“力不到不为财”,没有不出力就能得来的财富。
“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基本已经成为广东保利运转的常态。余英对总经理说的话是,“你的脚下没有刹车,这个刹车只有我可以踩,所有人只能给我加油门。”
每到9月份,余英就会要求员工开始做年终总结。“这是一个提前总结和筹划的工作,第二年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筹划明年的货量了。”余英笑称,自己对待团队,就像在后面赶人的教练,“谁想慢,我就拿鞭子在后面抽你。”
对团队执行力高要求的同时,余英本人也堪称“拼命三郎”。每天夜里2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8点20分准时到办公室,然后就是时常加班的会议和工作。
搜索余英的微博,“盒饭”也是个高频词。于是乎,网友们“工作忙碌还有时间发微博?”的质疑时常会让余英感到不解,“常常有我根本就不认识的人质疑我上班时间发微博,并因此断言我工作不努力”,“我不可能天天去晃悠,企业还发展了。”
“那跑步吗?”“不跑。”“打高尔夫吗?”“也不打。”余英坦承,自己是个没什么爱好的人,个人社交也比较局限于旧时老朋友,“周末大部分时间就开车去看地。”
用着调侃的语气,余英称自己是把“有限的生命都浪费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但是这样一位“工作狂”,同时也与团队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
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大约是余英的两大特点,这也被他称之为“忽悠”能力。
“给大家洗脑,我提出100亿年目标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当时我也不信。但是我提出来了,大家努力了,半年的时候一看希望就大了,最后那年猛加把劲超过100亿,大家都很高兴。”
对于去年以来房企高管离职潮,余英的看法颇为豁达,“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文化留人,留不住的放他们离开,哪天如果愿意回来,我们一样接受。”在他眼中,房企关系并非国与国,“等于是一个球队和一个球队,职业球员是可以转会的。”
保利地产追求的也是简单的企业文化,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通过调研、考核界定员工的工作能力。
不过,在当前房企发展下,余英也认同人才资源稀缺的挑战,三四线中小开发商境况艰难很大程度上便与缺少人才相关,“人才都往一线城市走”。
据余英介绍,保利地产北、上、广、成都四大区域同样推进人才集约化战略,通过核心公司在人才、技术上面带动、支援其他区域分公司。从产品及营销角度出发,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应该重视每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
2025-08-12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