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外包企业死在逃离的路上,这是钟明博的观察。
“转移的成本理论上是企业自己承担的,但如此多数企业会选择退出这个行业,因为没有能力承担,能承担的大多数是行业里面的大型企业。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靠企业自身之外要靠地方政府提供配套的支持,尤其是被转移地应该拿出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来,还有一定要获得客户的认可。在这其中,行业协会起的作用比较大。”
但钟明博也认为外包产业当下的境遇与行业自身的一些特性不无关系。钟一直认为外包产业成长初期利润率偏高,又赶上国际市场需求与中国相对低廉的技术劳动力高度匹配,外包产业“挣钱”很容易。
大浪淘沙之后的外包产业格局:垄断+新生
“这轮大幅度的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令很多企业退出了,新来的竞争者很难进入,现在门槛很高。“钟明博认为,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结局必然是“垄断”。“未来中国外包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几十家公司会垄断多数市场,这很正常,全世界任何产业最后都是这个趋势。”
外包产业如果继续延续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的话,那么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去印度,甚至去东南亚国家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因为那里的成本更加低廉,那里的年轻人更多。“这几年有很多新的技术诞生了,也许这些新的技术应用会替代过去依靠人力的模式,如果这方面做成功了的话,即使我们不靠这些人,靠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也能获得成功,假如还是延续过去的模式我们肯定会输给印度。”
而中外包产业如需健康发展,除提高硬件配套和科研院校软硬资源的环境外,最需要转变的还是行业本身。大浪淘沙之后,外包产业的格局除了“垄断”,就是“新生”。
那么,如何新生?
钟明博很不同意一种观点,即技术改变一切。钟明博认为,单纯的技术不能改变一切,和业务结合的技术才会成为有价值的技术,而改变一切的是有价值的技术。目前行业的通病是,开发人员偏重技术尖端和前沿性,技术开发和业务运营相对分离。接单,做单,外包行业的开发人员做着较为“一次性”的工作,而非带着“产品经理”的思维去开发“可持续”的模式。“过去传统的模式是客户提需求告诉你该怎么做,现在仅仅做到这点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的情况是,客户需求越来越快越变,越来越即时化,越来越碎片化、多样化。客户需要外包人员前置性的替他想到他还没想到的,这样一定会促使外包企业发生整体变化。”
外包产业:从ITO走向BPO和KPO
钟明博认为外包产业还有两个不好的两个趋势:一是过去片面强调技术,“这跟中国ITO占半壁江山有关系,整个全球服务外包来看应该是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占主流,我们是ITO是主流,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业务,这也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价值比较低的一个原因。”而忽视业务则很难做出好的服务来。二是外包从业人员自学校开始接受的IT教育课程多注重编程,“很少人站在客户应用的角度考虑问题。”这造成外包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一次性的,打单,做单,“这是最坏的商业模式,一次就结束了”。
万众创业市场机遇:传统外包企业输不起
万众创业热潮催生了许多新兴企业,这些企业的外包需求将贡献不小的市场份额。创新带来的业务机遇,中国现在有很大的机会,但是得由新生代企业来实现。
钟明博介绍,目前中国主流的外包企业通常服务于世界500强这样“巨无霸”企业,现成的业务,现成的模式,市场份额足够,客户支付对价高,盈利非常容易。这类主流企业不会把精力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去。现成的业务模式和利润空间导致传统外包企业革新的动力不足,钟明博认为从单纯的ITO转向高端BPO和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的市场会有新的企业来做,也需要新的企业来做,尤其需要有匠人精神的新企业来拓展。
未来外包业务与解决方案业务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外包产业的存活之道在于:别定义技术和产品,别保护过去的自己。外包企业需要做的是真正进入到客户的流程当中,满足客户的需求。
2025-05-14 09:14
2025-05-13 15:44
2025-05-06 09:12
2025-05-03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