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过渡,几乎成为产业园区行业共识。在“众创空间”和“互联网+”引领的创新创业大潮下,“由重转轻”也正被各类产业园区践行着。但对于不同的主题园区来说,其转变的方式和动力各自不同。
浙大网新是国内外包行业的领军企业,该公司集团业务除了软件服务外包,科技园区也是其重要业务板块之一。近日,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钟明博在“2014年度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上接受了专访,钟明博从产业视角出发谈及外包产业园和外包产业的转型路径。
低价圈地已无利可图 园区未来竞争在于服务
钟明博介绍道,浙大网新的主营业务是外包业务,其在全国布局的交付中心相对较多,浙大网新的科技园区多为自用。在谈及产业园区发展时,钟明博认为中国近期浩浩荡荡的“反腐”对于园区是致命一击。在过去数年间,产业园区拿地多存在与地方政府的“背后谈判”,存在低价圈地情况,而去年国务院发布62号文,限制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优惠政策,加上力度越来越大的反腐会让这种背后交易减少。
钟明博认为产业园区未来在开发方面基本无利可图。过去,科技地产商通过低价拿地,靠开发已经挣到足够利润,所以管理和服务也相应比较粗放。在未来,产业园区的“战场”应在服务。过去的招商是招进企业来就大功告成,如今的招商必须考虑招进来的企业是否合适,园区是否具备孵化培育能力,“你的园区能不能走出来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个才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而就浙大网新本身而言,其本身就在走轻资产模式。钟明博称此前浙大网新多自己买地盖楼,未来,网新集团将更多借助于政府或企业平台资源,将主要精力放在园区运营上。
招商手段面临改变:拼服务 做保姆
未来的产业园区竞争在“拼服务”,钟明博此项观点与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路径前瞻》报告结论不谋而合,即产业园区发展趋于“小而美”和“拼服务”。
那么,该如何定义新时代的产业园区服务?
钟明博认为产业园服务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服务,包含餐饮物业,安保等;二是针对入园企业长期发展的增值服务。基础服务是底线,是标配,能够保障入园企业正常运转。而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及其他各种资源等方面的高级需求。就软件产业园区里的企业而言,其最关心的无外乎成本、人力和安全。安全包含了物理层面的电路、网络设备安全,还应该包含其他层面的安全,如:企业员工来源渠道的稳定性、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稳定性。而上述这些通过“一园一院”模式可以得到解决。
所谓“一园一院”,即一个园区配套一个学院,不管是专业外包学院还是培训机构,同时,家园和生活配套也要完备。“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类似“硅谷”的模式必然是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外包产业发展困境:高不成低不就
而谈到“一园一院”,就不得不谈当下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高不成低不就”基本可以概括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传统的外包行业起步时是个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也是个门槛过低的行业。”ITO和BPO是目前外包行业的两大主流模式。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是指信息技术外包,接单—开发—测试,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BPO外包模式较为典型的是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另外就是批量化的数据加工处理等。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成本主要是呼叫人员的人力成本,而软件外包的成本在于开发人员的智力成本。
伴随着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高涨,ITO模式的外包业务利润空间正逐渐被挤压。越来越多的外包企业逃向二三线城市,也有部分因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被迫出走的外包企业。在逃向二三线城市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巨额的迁移费用,要承受转移带来的人员成本流失和新近选址的置业成本。
而从“高不成”的一线城市迁移到二三线的“幸运儿”又在当地遇到了“低不就”的难题。“一园一院”多有“园”少“院”,没有专业院校来输出对口外包产业人员,外包企业将承担从外地高薪聘请的成本。而二三线配套的不完善有时办法留住这些淘来的人才。钟明博称,小一些城市可以做相对低端的业务比如ITO里的测试、BPO里面的录入、呼叫中心这些,但离岸开发这类的业务对开发人员基本素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二三线城市确实便宜,问题是专业能力也弱,综合来看性价比,二三线虽然成本很低,但是产出也低,很多城市最终算下来也是不划算的。”
“大家很苦恼,北上广这些城市没有利润,但是转移的过程中代价极大。北上广这些年形成的能力体系是很完善的,也是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如果换一个城市,没有三五年这套体系是建不起来的。还要有很多大城市的人流动过去,高端的人只能从外面找,原来二三线城市基本是没有。”
产业迁移:一大波外包企业死在路上
2025-06-23 15:16
2025-05-19 10:53
2025-05-19 10:51
2025-05-14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