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般的邻里关系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
你认识邻居吗?你们串过门吗?
不久前,打工女孩阿凤猝死万江共联家中,三天没人知道,之前她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年。周围数十名邻居没人熟悉她,有人甚至说不需要认识,邻里淡漠冷了人心。本报问卷、实地调查发现,近六成人不认识邻居,其中近四成人因为不信任邻居,不想认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扛着理想,背着憧憬来到东莞,原本想将这里变成心的热土。然而城市生活里,家家关门闭户;或许天天见面,但都步履匆匆。你和你的邻居,似曾相识,但只是“熟悉的陌生人”。高楼大厦之中,不知不觉少了亲情,淡了人情。
城市最核心的是人,心暖了,城市才是真正的家。
为此,我们倡议,请敲一次邻居的门,哪怕彼此寒暄几句,并报以微笑,给心找个家。
如果你身边有和谐的邻里故事,无论是你的还是他人的,请拨打22112008告诉我们,我们希望以他们的故事为起点,给人以心的启迪,重建我们的邻里关系。
今天一起来读读以下温暖的故事吧!
两邻居“搭伙”过日子 好得跟一家人似的
文女士到邻居小月家“蹭饭”。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好邻,这话在南城金域中央小区的文女士和小月身上恰如其分,她们是楼上楼下邻居,虽然认识不到两年,在彼此心里,她们早已把对方和家人当成自己家人。
每天快下班时,文女士都会收到邻居小月的电话或微信:亲爱的,回来吃饭吗,要不要下你的米。
文女士最近常加班,有时候8点多还没吃饭,回家前给小月一个电话:“亲爱的,你家还有吃的吧”,小月马上下厨煮个面或弄个蛋炒饭给文女士。
小月有两个快1岁的双胞胎儿子,文女士也会常常过去当临时“妈妈”。
两家人常常“搭伙”过日子
去年年初,刚刚怀孕的文女士和小月在电梯里打了个照面认识了,开始互邀到对方家里玩。
都是准妈妈,两个人的共同话题特别多。小月发现,文女士丈夫工作比较忙,她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自己做饭,她常常请文女士到自己家里吃饭,“我妹妹、婆婆、外甥女轮流在这边照顾我,她一个人,多一个人也就多一双筷子。”
2025-09-08 10:42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