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天津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连续两年销售排行跌出前十 西安本地房企该如何摆脱尴尬?

来源:房掌柜  整理 天津房掌柜  2019-01-07 08:55:35
[摘要]从排队抢盘到有项目开盘当日几乎无人购买;从卖房人反悔到买房人犹豫;从狂飙到逐渐归于理性……去年的西安楼市与这座城市一样成为全国的网红,引发诸多关注。在2018年中,哪些房企收获良多,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哪些房企销售在下降,逐渐淡出主流市场?

土地和资本“主客易位”

过去一年有货即赢家

过往西安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思想保守曾受到外界诟病。但近几年市场包容性不断提高,大型房企的竞相涌入,也改变了土地交易这一左右楼市路径的市场玩法。

“土地和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已发生了‘主客易位’。”在房地产行业从业多年的冯先生表示,过去搞房地产开发土地是最核心要素,资金可以靠银行贷款解决,且对于刚起步的城市化进程而言,个性化需求尚未形成,“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只要开发出来几乎都不愁卖”他说,现在资本主导房地产开发的局面趋于明朗,尤其是西安近几年土地越来越公开化之后,资金成为在招拍挂市场胜出的关键筹码,且大企业还在不断通过并购、合作开发来形成多盘布局。

过去一年各房企在西安的土地和项目储备,较好检验了“有货即赢家”的现状。

2017年末才进入西安市场的中南置业可以称得上是一匹黑马,依靠浐灞和草滩的热销项目,在市场红利下缩短了清盘周期,全年销售额也排到了前十强位置。其余像万科、融创、绿地等房企,也多是依靠在西安的多盘联动实现了对市场的领跑。

本地地产分析人士认为,本土房企与全国规模房企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从融资能力、品牌认知度、企业制度化建设和人才储备的滞后,以及过往西安市场价值的不足,造就了今天本土房企在项目开发中的落后,“谋求转型已经成为最现实的选择。”

冯先生供职的陕西某房企,近两年就经历着从操盘手向项目股东的角色转换。去年他们成立的项目公司,就引入了省内外两家合伙企业,三方按约定比例持股共同开发目标地块,未来分成的合作红利将以权益收入的形式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近一两年的土拍市场上,本土房企的动作并不引人注意,但梳理雅荷、天朗、荣华、海荣和荣民等企业的消息来看,他们的重心也频频放到产业运营角度,在科技、农业、旅游、特色小镇等领域寻求突破。

全装修交付或加剧行业分化

退二进三带来机会?

面对规模房企高周转的运作模式,大面积滚动开发的凌厉攻势,本土中小房企往往是力不从心,本已难追上脚步。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起西安推行的新建住宅全装修成品交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内分化,带来强者恒强的局面。

长期以来,西安房地产市场以粗放式的毛坯交房为主流,据估算,精装交付的占比可能不足全部房源的一半。“全装修的市场条件下,品牌房企的话语权显然要强得多。”沈玮表示,他们在建材资源采购、装修体系和经验等方面的实践更为完备,而对于缺乏实操的中小房企而言,不仅面临把控好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同时也要面对消费者是否有意愿选择的考验。

夏强表示,品牌大房企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将是大势所趋。不过,本土房企凭借地缘优势,借力全国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品牌来实现合作也仍然可行。此外从现实发展角度看,西安在城市进程中的“退二进三”路径,即:由厂房、工业用地变为商业、旅游、写字楼等人口聚集产业模式,对房企而言也是新的机会。

事实上,西安有不少城改资源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上,过往外来房企进入西安市场,多是通过企业或项目合作的形式,从而获得一张宝贵的入场券。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西安目前旧城改造市场的熟地已经稀缺,价格也水涨船高。不少品牌房企已开始谋求在周边地级市场的加速布局。合纵还是连横,这或许是西安房企需要做好的新命题。

>>相关链接

全国百强房企去年拿地超10万亿

资源加速流向规模房企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销售前100强房企拿地总货值超过10万亿元,相比2017年降幅达到了13%。百强房企的投资态度总体保持谨慎,且去年下半年谨慎的态度进一步升温。不过,分企业梯队来看,前10强企业新增货值、建面集中度均在50%以上,可以说前十的规模房企瓜分了百强中50%的地块。

这反映出土地资源正在加速流向规模房企的趋势。一方面因为融资收紧,规模房企融资成本低、流动资金足、融资渠道广等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在销售额不断创新高,以及高周转模式带动下,多数规模房企在去年仍然热衷于补库存。整体来说,在市场调整和洗牌格局下,中小房企未来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房企间规模竞争将更加激烈,且继续分化,中小房企差距将会与规模房企越拉越大。

从去年百强房企布局选择来看,地域聚焦的投资策略明显,三四线城市仍是多数房企首选。但从四季度来看,此前需求过度透支、棚改力度衰退的效应逐步显现,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场降温显著,在整体谨慎投资策略下,房企逐步开始回归二线城市。 

(本文来源:华商报 记者 李程)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景琳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家装成新居住行业入口 被窝升级发布“十心实意”安心承诺
  2. 2监管盯上金科股权变动深水区?
  3. 3红贯天津的塘沽一中强势进驻 塘沽湾区域利好重磅升级
  4. 4“五一”北京学区房迎最后疯狂?
  5. 5当代置业前4月合约销售额约71亿元 均价达10320元/平米
  6. 693年包租婆,“拥有”400栋房子,这个后浪不简单
  7. 7小长假北京二手房回暖 带看量大增、网签量恢复去年水平
  8. 8成都市民“五一”假期忙看房
  9. 9世茂繁忙四月天 销售同比增四成、物业提上市与二度配股
  10. 10香港发展局指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明起接受申请 为期三年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