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北辰区两宗土地出让试水竞拍自持商业、自持住宅。津北辰高(挂)2017-008号地块意外由中粮以36.1亿低价摘得,另外一块体量较小的地块津北辰高(挂)2017-009号则被华润以底价19亿摘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土地出让规则中首次出现了自持住宅的字眼,在达到最高限价后,先拼商业自持,再拼住宅自持面积。商业部分自持并不少见,如今市面上不少商业地产都属于开发商自持运营,而自持住宅却是天津市场中首次出现,这意味着传统以建造住宅和销售住宅为主营方向的房地产开发商,角色转向了“房东”。
虽然今日出让的两宗地块并没有出现竞拍自持商业、住宅面积的环节,但从全国趋势来看,未来或许将会出现大部分住宅开发商自持的时代。
住宅自持 开发商或更需要资金支持
假设今日出现了自持住宅的情况,那么未来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首先,住宅自持后需要开发商要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期房出售,只要将房产销售出去就能回笼资金,而住宅变成自持,资金回笼的时间周期就会大大延长。
数十亿的拿地成本,加上后期建设所需的建安成本、资金成本等各项开发成本,如果所建项目不能流通销售,意味着开发商会压上百亿资金。销售变租赁,租金收益显然很难支持开发商的运营管理费用。开发商如何实现现金回流、资金的运营成为重要问号。
开发商转型运营商需要多大勇气
其次,住宅自持也将大大提高房企的运营能力产生要求。运营需要高智商和高情商,不同于短平快的销售,只考虑如何将房产销售出去即可。现在自持了就要考虑谁租?租金承受范围,由此决定自持部分的产品面积构成。
还要考虑到服务链的后方,也就是客户租了我的房子,如何保证客户能一直租住下去?如何保证自持的房屋时时刻刻都具备竞争力?以及公共空间如何运营、商业配套如何打造等各种问题。如果自持住宅在质量、服务、居住体验上不能让租户满意,就有可能随时OUT出局。
成为房东,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让开发商可能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难免担心,不过开发商会不会因祸得福也难以辨明。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
2025-08-12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