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慈善:用善行攀登人生价值新高峰
如果你认为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攀登进取就是姚佳君生活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在工作方面全力以赴,姚佳君还对另外一件事情非常热心,那就是慈善。
2007年的一次上海之行,促成了姚佳君与慈善的结缘。再次说起这个缘由,姚佳君甚至还会眼眶泛红,“当时是凌晨1点多,我和我先生在上海外滩聊人生规划的时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玫瑰花,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问我能买一朵花吗?老者告诉我们之所以这么晚还出来卖花,是因为老伴瘫痪在床,白天离不开人,只有靠凌晨卖花来补贴家用,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回家后,姚佳君将从老者手里买的花做成干花,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一直提醒自己去思考——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人。这样的思考促使姚佳君开始参与了包括捐母亲水窖、为白内障病人捐医疗费、台湾慈济、天津妇联等多项慈善活动及慈善组织。
两年前,姚佳君固定将自己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去,她告诉房掌柜:“这种做法在国外叫做‘什一税’,这代表着一种对待金钱和感恩的态度,能够认识到钱财并不是唯一属于你自己的,我基本就是奉行的这样的一个观点,虽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如今,姚佳君对于自己所帮助的人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捐款捐物了,而是更多地开始做一些精神关怀,她会时不时地抽空去看一些自己捐助的小朋友,跟他们聊人生和梦想,每次都会留下一些书籍,帮助这些孩子成长为心灵更强大的人。坚持了8年的慈善路,姚佳君从来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反而感觉很越来越幸福和快乐,或许对于她来说,做慈善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早已成为她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及对慈善事业的未来规划,姚佳君表示她将联合一些客户和朋友,下半年开始筹备一个针对贫困生的班级。这个班级将采取住宿制,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保证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尤其是与社会的接轨,每月让他们聆听企业家自己的奋斗经历作为学习的动力。与一般的希望小学不一样,姚佳君考虑未来要与进校的孩子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有孩子在校期间不努力学习或者放弃学业,可能会让他返还一部分善款 。对于这样一种模式,姚佳君向房掌柜解释到:“我这也是受到奥普拉的影响,她在非洲的慈善学校也是这样一种模式。因为我们的慈善大部分都停留在了捐款为主的层面,却忽略了让大家明白,虽然有人会伸出援助之手,但最终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之所以做慈善班级,是为了让孩子们互相督促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也希望未来他们有能力的时候将这颗仁爱之心和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在与姚佳君聊天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她身上有种“历久弥香”的美。“历久弥香”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境界与智慧。姚佳君告诉房掌柜:“我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就是,每天活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状态中,帮助客户实现富中之富,即财富和精神双富有的人生。”如此简单看透的一个人,很难相信她是天天在与金融打交道,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简单与看透,才能让她成长为国内一流的私人银行家。
2025-07-22 10:22
2025-06-23 15:16
2025-05-19 10:53
2025-05-19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