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姚佳君的专访约在成都道上的壹仟英里,其实在见到她之前,我是有一些担心的,因为印象中壹仟英里的氛围是适合谈人生听故事的,而按计划,我将要在这里和一个国内顶尖的私人银行家进行一场“枯燥”的对话。理性话题与感性氛围的冲突,是我忧虑的来源。可谁曾想,最后这场对话竟会变成了一场心灵之旅。这位优秀的私人银行家,在她理性的思维之下,却拥有一颗极其感性的心,听她分享自己的成长、职业、家庭和生活,你能轻易捕捉到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追求人生的价值。
姚佳君
谈职业:家族基因注定我与金融行业结缘
姚佳君的爷爷是劝业场家族的账房先生,虽然没有见过爷爷,但姚佳君从小就听父亲和家族里的其他长辈聊劝业场家族的故事,包括他们怎么给犹太人打理财富,如何创办了劝业场,如何看待财富,如何传承给下一代……姚佳君正是从这些真实存在的传奇故事中,发现了“财富管理”的重要性,也由此对金融业产生了兴趣。
出于对金融业的兴趣,小小的姚佳君就立志长大以后要经商,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与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姚佳君的理想不是停留在一个“想”的阶段,她会在各个时期为自己的这个理想做实践和准备。“我从高中起,就开始出去摆地摊,到大学后,我也为经常去寻找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因为在这方面特别优秀,当时19岁的我还被天津电台采访过。”谈起自己为理想所做的努力,姚佳君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当然,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理念和思维的完善是必须的,姚佳君也深谙这一点,所以在同龄人都还在玩耍的时候,她就把大学图书馆里所有与商业有关的书籍都看了个遍,包括成功企业家的自传和品牌的传记。
毕业以后,姚佳君没有选择马上创业,而是先工作积累经验。姚佳君告诉房掌柜,在做过的工作中,肯德基的管理经历让她学到了最多东西,“在肯德基的四年里,我在系统化、流程化、应对突发事件等多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在培训中也多次在华北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获得过第一名。”尽管在肯德基做得顺风顺水,但一向不习惯安于现状的姚佳君意识到又一个天花板快到了,于是,她毅然决然选择离开肯德基。
聊创业:披荆斩棘 汗水与喜悦相伴而行
姚佳君
姚佳君在1999年离开肯德基后,正式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创业梦想。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一家IT公司成立了,这也是姚佳君圆梦的第一步。谈起自己的“第一步”,姚佳君坦言:“虽然整个IT行业是当年的朝阳产业,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我不太擅长的方面,会对创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这个行业需要垫得了资金,并且学会多方周旋,但我所擅长的销售还是给我很多支持和力量。”
时间来到2004年,姚佳君正在考虑如何为公司转型,报纸上的一篇关于“速录”的文章吸引了她。当时天津还没有速录这个行业,姚佳君马上着手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并最终决定将这个行业引入天津。这一次转型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大家纷纷对姚佳君引进的速录行业和姚佳君本人进行采访和详细的报道,并给姚佳君冠以“津门速录第一人”的称号。在速录公司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之后,姚佳君还创办了一所民办的速录培训学校,同时开始学习一些商业课程。
2007年对于姚佳君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因为正是这一年发生的事件,让姚佳君对私人理财师这个职业更加坚定。2007年年初,姚佳君的人生偶像——她唯一的舅舅在台湾去世。当姚佳君还没有从舅舅去世的悲痛中缓过来的时候,台湾那边传来的一个消息让她更加替舅舅难过:舅舅生前的家产几乎全部旁落他人之手。姚佳君的舅舅曾任台湾空军中将,家境殷实,但由于没有做好家族财产的管理和传承,导致了后来的财产纠纷。这件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让姚佳君深刻认识到,“一个人不管多有钱有势,他要是做不好财富的管理,他就不会有幸福的晚年,财富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对于他的子女和亲人也是一种伤害。而从逝者的角度来说,他要是在天有灵的话,肯定也不会开心。”
经历了舅舅家的财务纠纷事件之后,姚佳君对于“如何打理财富”这门学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对自己的知识和资源储备做了仔细的梳理和分析后,姚佳君决定全身心投入到成为一名私人银行家的学习中。回忆起那段疯狂的受捧,姚佳君仍然感觉很踏实和满足,“那时,我就跟高三时候的状态一样,每天只做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他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实践上。
说工作:家人与客户的支持是前行动力
姚佳君
虽然姚佳君的学习很顺利,但开始实践了却没那么容易。由于当时国内对于私人理财顾问或者说私人银行家这样的职业完全没有概念,加上中国人传统的“财不露富”的观念,最开始时很难找到一个能将自己的财产配置如实告诉她这样一个陌生理财师的客户,所以姚佳君在最初的时候,基本上是把家里能动用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维持原有公司的运营和自己的学习中,而收获的客户却很少。谈起这一段经历,姚佳君仍然感慨颇多,“虽然目前我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客户,但回望来时的路,还是相当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特别感谢孩子和先生的大力支持,让我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家人的支持帮助姚佳君度过了最初的艰辛,而随后的工作过程中,客户的信任度则让姚佳君对自己追求的这份事业更加坚定。姚佳君和房掌柜分享了一个她和客户之间的小故事,“大概3年前,一个客户听见了电台播放的我给企业家上课时的一些内容,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经过三次面对面的交流后,最终选定了我做他的私人理财顾问。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双方都是敞开心扉,坦诚以待。我会给他指出很多资产方面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而他也是把我当作亲妹妹一样,他能感受到我的压力,他一直鼓励我,继续坚持这份事业,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跟大家分享,不要顾虑生活上的压力,他甚至表示在我需要时,愿意帮我分担一些物质上的困难和压力。虽然这只是个例,但事实上我和很多客户的关系都处得非常好,我们都能成为心灵上的朋友,无论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话题,我们相互之间都能坦诚分享。这也让我理解了在国外私人理财师行业盛行的一句话——“一个好的理财师就会是客户家族的另外一位家庭成员”。 还好,在我非常困难的时候,事业迎来了转机。
目前为止,我已经获得了5个国内外的理财师证书,包括国内高级理财规划师、国际认证的私人银行家等顶级专业证书,也曾经在2012年全国理财师比武大赛中,从2万多人中不断晋级最终位列25名,天津第一名,荣获“全国优秀理财师称号”。由于国内缺少这方面的专家,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理财需求,姚佳君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分享理财观点,网易首页就曾转发过好几次,天津电台几乎天天播她的理财智慧,甚至国内大型金融论坛也请她去授课。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打破“财不露富”的心理习惯,敞开心扉邀请姚老师做自己家庭的理财规划师,为不同阶段的养老、教育和传承甚至移民等规划设计更安全更合理更升值的资产配置和传承方案。
话慈善:用善行攀登人生价值新高峰
如果你认为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攀登进取就是姚佳君生活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在工作方面全力以赴,姚佳君还对另外一件事情非常热心,那就是慈善。
2007年的一次上海之行,促成了姚佳君与慈善的结缘。再次说起这个缘由,姚佳君甚至还会眼眶泛红,“当时是凌晨1点多,我和我先生在上海外滩聊人生规划的时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玫瑰花,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问我能买一朵花吗?老者告诉我们之所以这么晚还出来卖花,是因为老伴瘫痪在床,白天离不开人,只有靠凌晨卖花来补贴家用,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回家后,姚佳君将从老者手里买的花做成干花,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一直提醒自己去思考——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人。这样的思考促使姚佳君开始参与了包括捐母亲水窖、为白内障病人捐医疗费、台湾慈济、天津妇联等多项慈善活动及慈善组织。
两年前,姚佳君固定将自己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去,她告诉房掌柜:“这种做法在国外叫做‘什一税’,这代表着一种对待金钱和感恩的态度,能够认识到钱财并不是唯一属于你自己的,我基本就是奉行的这样的一个观点,虽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如今,姚佳君对于自己所帮助的人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捐款捐物了,而是更多地开始做一些精神关怀,她会时不时地抽空去看一些自己捐助的小朋友,跟他们聊人生和梦想,每次都会留下一些书籍,帮助这些孩子成长为心灵更强大的人。坚持了8年的慈善路,姚佳君从来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反而感觉很越来越幸福和快乐,或许对于她来说,做慈善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早已成为她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及对慈善事业的未来规划,姚佳君表示她将联合一些客户和朋友,下半年开始筹备一个针对贫困生的班级。这个班级将采取住宿制,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保证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尤其是与社会的接轨,每月让他们聆听企业家自己的奋斗经历作为学习的动力。与一般的希望小学不一样,姚佳君考虑未来要与进校的孩子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有孩子在校期间不努力学习或者放弃学业,可能会让他返还一部分善款 。对于这样一种模式,姚佳君向房掌柜解释到:“我这也是受到奥普拉的影响,她在非洲的慈善学校也是这样一种模式。因为我们的慈善大部分都停留在了捐款为主的层面,却忽略了让大家明白,虽然有人会伸出援助之手,但最终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之所以做慈善班级,是为了让孩子们互相督促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也希望未来他们有能力的时候将这颗仁爱之心和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在与姚佳君聊天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她身上有种“历久弥香”的美。“历久弥香”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境界与智慧。姚佳君告诉房掌柜:“我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就是,每天活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状态中,帮助客户实现富中之富,即财富和精神双富有的人生。”如此简单看透的一个人,很难相信她是天天在与金融打交道,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简单与看透,才能让她成长为国内一流的私人银行家。
2025-08-12 09:27
2025-08-12 09:26
2025-08-12 09:23
2025-08-11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