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还是起作用的,你可以看看有点控制的市场反倒是比较平稳的,没有控制,没有一些政策去调整的市场,就是逆周期政策去起作用的那些市场,可能会出问题。当然我在去年、前年就在开始讲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恐怕值得大家警惕,我们的商业地产有点粗放式发展、野蛮生长,现在有多少问题,大家都很清楚,我觉得值得警惕。
回到宏观经济方面,简单一句话,我们仍然在调整之中,在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时期。什么叫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就是先是过热,然后出现掉头,或者是危机,其实软着陆也是危机的一种形式,危机就是急风暴雨式的崩盘,软着陆就是放得慢一点,一开始有些问题捂着盖着,我们慢慢处理,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些问题逐步消化,但是消化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过热的时候投资了太多的产能,然后发现没有多少需求,然后就清理过剩产能,产能的过后就是债务,债务的背后是企业,就是这个事情。我们的企业倒闭还不多,但是兼并重组正在发生。中国经济依然处在过热之后,清理过热后遗症的低靡时期。在低靡时期或者是萧条时期,如果是危机那种周期性的话,可能需要三四年、四五年,我们软着陆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它跌到低谷,低谷之后还会走一段。
上一轮我们是经历了8年,大家可能都不记得了,很多世界上的人说中国没有经济周期,我说你说得不对,我们只不过没有出现衰退,没有GDP的负增长,但是我们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你们可能还大,我们最高的时候是将近15%的增速,到最低的时候只有7%到8%左右的增速,达到7%到8%的波动,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的波动,我们的波动相当大。而在这个波动时期,要消化完,走过这个低靡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上一次经历了8年的时间,从1995年到2003年。现在说的很多事情,跟那时候是一模一样的,包括现在对GDP的质疑,发电量的计算等等,说法也都一样,那时候说的是不要再提7%了,中国就是6%、5%了,目标定得低一点,跟我们现在说的很多问题都是相似的。
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说我们可能还得做好思想准备。上次是一次过热,后面是8年调整,我们这次是两轮过热叠加起来,那个过剩产能更厉害,这个要消化起来,要兼并重组,恐怕时间也不短。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还得有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个过程还得走完,你不走完,很多经济问题还解决不了,而且这也是一个健康的过程,优胜劣汰正是在这个时候发生。过剩的时候建了那么多的产能,那么多的企业,就得有一批要倒闭。
有人说你能不能找个办法不倒?你只有过热、没有调整?那我说没有这个办法。对某些企业来讲,你看清大势,如果你处在被兼并的地位上,最好早点被别人兼并重组,你的价格可能还会卖得好一点,这也是一个健康的过程。所以宏观经济大概是这样的情况,大家做好思想准备。有的时候不光是客观情况,政策调整的作用也有限。
我记得当时年年讨论怎么扩大内需,后来讨论怎么应对通货紧缩,你采取措施无非就是稳定住它,采取措施是为了不让它跌得更深,不让它超调太厉害,但是让它回归正常增长,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借这个时间我也讲讲长期的事情。有人说,你是不是太乐观了,中国还有20年的增长。我说的是正常高增长,不再是过热高增长,但愿中国不要再有10%以上的高增长,那是过热的,但愿中国过去就是7%、8%的增长,不再来一轮过热了,但是这我也说不好,三四年之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再来一轮过热,我也说不清楚,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周期性的。
但是我认为中国增长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用完,没有耗尽。刚才说了城市化,城市化率现在不到55%,工业化率按人算,现在仍然不到70%。我们的居民消费只占35%,各种城市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这一类公共资产只是美国的1/5。我们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7。最近到处在下暴雨,到处都在积水,这说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我们的基础设施还得改,还得继续建。我们的服务业还要大幅发展,中国的消费还要提升,结构的调整潜力巨大。但是潜力不等于现实,怎么把潜力发挥出来,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2025-09-15 11:43
2025-09-08 10:42
2025-09-08 10:40
2025-08-12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