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调控中,地产央企的成长力正在逐渐显现。作为国资委批准的16家地产主营业务央企之一,五矿地产算是后来者。从2007年真正意义上进入地产领域至今的8年时间里,其净资产翻了10倍,销售收入翻了3倍,利润翻了6倍。
“对于市场拓展我们不会追求项目数量,更不会去盲目扩张。”7月2日,五矿地产董事总经理田景崎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选择在熟悉的区域,在集团有重大投资的省市做精做优”。
跟着五矿集团一起投资
中国房地产报:今年5月,何文波接任五矿集团董事长后是否对地产提出了新要求?
田景崎:五矿集团对地产板块一直比较支持。集团的核心主业是黑色金属、矿业、有色金属,从去年开始,这些业务面临不少困境,现在金融和地产贡献利润明显,近几年地产对集团利润贡献超过30%,新的董事长到位以后,对地产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会强化。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五矿集团旗下地产业务整合情况如何?
田景崎:目前,国内3家公司的股权整合及注资已经完成,现在注册资本超过了60亿元。五矿地产旗下有五矿置业、五矿建设(0230.HK)、湖南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和五矿(营口)产业园4个实体公司,4家公司总资产近700亿元,净资产超过200亿元。事实上地产公司运营8年以来,净资产翻了10倍,销售收入翻了3倍,利润翻了6倍。在老的16家地产央企之中,我们算是新生力量,目前销售面积、销售额在地产央企中大约排名第十位。
中国房地产报:4家公司如何分工?
田景崎:我们的项目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涉及住宅、旅游、商业、工业地产、城市综合体等多种业态,五矿地产主要管控9个方面,并对4家公司原则上进行区域划分。其中五矿建设主要业务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除房地产开发以外,还通过上市平台进行股权、债权融资和资本运作;二十三冶侧重西南、西北区域,主要是以长沙为基地,目前有西宁及长株潭地区8个房地产项目;五矿营口产业园则主要以产业地产为专业方向。
中国房地产报:五矿地产背后是五矿集团,你们如何借势?
田景崎:其实我们还是充分借助了集团的力量在发展,包括我们在辽宁、湖南、天津等地的项目都是借助集团的带动。一般集团在当地投资额比较大,我们也会在市政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与地方政府进行一些合作,同时也能享受一些税务减免、配套优惠等政策。我们是国务院批准的16家地产央企之一,在地方也比较受欢迎,很多项目都是通过并购、市场招拍挂获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和地方政府合作,比如PPP、BT等模式。以这些方式拿地并不存在太大的竞争,这也是央企独特的优势。现在我们有产业地产、建安业务与房地产业务等,可以进行协同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五矿地产会保持怎样的扩张节奏,未来拿地会选择哪些城市?
田景崎:北京、天津、南京、长沙、沈阳等城市都是我们的主战场,营口、锦州、湘潭、西宁、泰安、惠州、汕头等地也有项目,现在我们整体在建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总开发量约15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800万平方米左右。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是否要放缓一下发展节奏。因此,我们从前年开始收缩战线,没有在三四线城市大量投入。未来选择进入的城市,一是有五矿集团重大投资的城市,这样可以共享优惠政策;二是集中在抗风险能力强的城市,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是发展重心。我们现在开发的项目有30个,强调以销定产、不盲目扩张,希望在主流地段做刚需和首改产品。
看好一二线核心城市
中国房地产报:你怎么看待当前的地产形势?
田景崎:我认为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的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已经出现在股市赚钱之后撤了投到楼市的情况,但是对于三四线供应量过大、库存高企的城市,我们还是持较悲观的态度。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争取开发两高一低(高回报、高周转、低成本)及两个优先(刚需和改善)的项目。
中国房地产报:央企一直相对传统,你怎么看待“互联网+”这样的发展趋势与合作模式?
田景崎:目前,互联网思维已逐步渗入房地产开发全流程价值链(投资决策、土地获取、规划设计、建筑安装、装饰非毛坯、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智能社区的建设与维护),即从“转移价值”的市场营销入手,向价值链的前端和后端渗透。如借助大数据分析目标城市的所处位置、人口构成、经济发展状况、土地推出量及招拍挂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习惯等等,为投资决策、土地获取直至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
近来房企纷纷与互联网“联姻”,五矿地产也借助淘宝网、好屋中国网等第三方平台创新营销模式,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升竞争力。
对于“互联网+”,我们既不能做旁观的看客,也不要进行恐慌式的“膜拜”,要冷静淡定。它是利器,但不是神器。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互联网也只是相对高效的工具之一而已。
2025-05-19 10:53
2025-05-19 10:51
2025-05-14 09:14
2025-05-13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