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新媒体:有一些猎头跟我们透露产业地产方面的人才比较稀缺,您在联东有没有感觉产业地产很火?怎么看这个行业这一波挖角潮?
梁环宇:这个很好理解,早些年大家都没有做产业园区,没培养出什么人,早期这个行业都不行怎么会出人才?都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训练出来的。
我们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人才,没有全面性的人才,很多都是从地产行业转过来的,就知道怎么建房子,不知道怎么招商、怎么定位、怎么做服务,不知道怎么调整心态。
时间是最好的办法,这个行业会留一批人下来,也会淘汰一批人,有一些人适合做就留下来,有一些人不适合做就淘汰出去了,这是市场法则。
像我做了五六年慢慢明白了一点,也只能打五六十分,也不能说我及格。我对产业地产也是一知半解,只是做的时间久一点而已。这个东西就得靠时间,靠经验,靠大量的实践去累积,然后不断总结,不断沉淀消化,人才是这样出来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在地产圈有十几年经验,单纯产业地产这一块来说,在您从业 期间产业地产有没有比较清晰的阶段,或者说标志性的事件?
梁环宇:我从2003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2009年加入联东,此前是在珠江投资。2003年以前,产业地产最早的阶段是政府主导,看不到企业做产业地产,这是政府干的活,好像是非市场行为。
2009年加入联东的时候,有一次跟一个企业家聊天,他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做园区的。他说园区都做厂房吗?厂房卖三四千元/平方米,我卖的别墅是两三万元/平方米,你是非主流,登不了大雅之堂。
从2000年到2003年,有一些企业开始涉足产业地产,不过早期都是一些国企,是政府主导的,他们占有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那个时候的龙头老大是他们。
2003年以后,陆陆续续有一批市场化企业进入产业地产,像亦庄就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拿一小块工业土地做工业厂房和工业园区。
2009、2010年以后,这些企业开始成熟,开始扩大规模,开始尝试做产品线和模式,进行探索、扩张和复制。这个就是以联东为代表的,完全市场化的行为。
当时没有产业地产,都是说工业地产。我们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产业地产,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产业地产,现在全国房地产论坛基本上都没有不谈产业地产的。
2010年到2012、2013年逐步开始过渡,大家还是不往里面跳,但是这两年联东迅速的完成全国化布局了,有四五十个项目。
2013年,传统地产开始下行,真的要琢磨转型了,很多人都是主动和被动转型。
国外基金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6%的国际基金关注中国的工业物业,因为传统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价格波动太大,投入资金太高,自有资金回报率并不高,风险大。
工业物业租金稳定,回报率相对比较高,投入成本低,所以国际资本都看上了工业物业。像普洛斯背后有多少海外基金在投?一投就投几十亿。
去年开始万科也说要做物流地产,平安不动产也说要做工业地产,回头一发现联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变成了天鹅。
住宅和商业风险太大,振荡太大,就像股票一样涨得快、跌得也快,一般人受不了。工业地产就像债权,虽然回报率不高,但是稳定。市场很好的时候不怎么样,市场不好的时候也这样。
2025-05-19 10:51
2025-05-14 09:14
2025-05-13 15:44
2025-05-06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