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环宇:客观的来讲没太多,因为房企一直在做产业,各种房地产都在以产业名义圈地。
产业园区市场一直很复杂,因为政府最需要的是产业概念,企业用产业概念就可以拿到地,这个市场不缺乏讲故事的人。
企业既然要做产业地产,就要按照产业规律做,按照客户个性做。产业地产行业属性是什么?首先是小客群,大客户,买的都是生产资料。客群很少,客户量少,但是每一单购买下来比较大,都是直接购买。
第二个,客户很理性,买的是生产资料,感性的成分很少。生产资料追求的是性价比,成交周期很长。去化率不高,利润率不高,怎么会符合房企传统地产的要求呢?
传统地产是小客户,大客群,量很大,感性消费,预期消费,利润率高,去化率高,资金周转快。所以传统地产思维往产业地产转是玩不通的,这是两种思维,两种逻辑。所以,如果说传统地产商要做产业地产,首先就要改变思维与基因。
观点地产新媒体:近年来做产业园的企业,像宏泰、光谷、亿达这些企业都到香港去上市了,联东为什么不上市?
梁环宇:我觉得上市不是目的,是手段。联东运作产业园主要是自有资金,加上融资渠道就能够解决问题,不那么缺钱。
上市要有一个好的估值、好的溢价点,他们认为他们的资源能够上市,我认为我们的资源还不足够好,还可以再好一点,然后再上市。
不要以为上市是什么好的话题,要看手上的资源够不够好,模式是否具备复制性。我觉得上市不是核心,企业业务模式的成长性、可复制性是核心,联东要进一步优化优良资产。
观点地产新媒体:当有一天达到期望的目标,联东也会考虑上市吗?
梁环宇:上市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到一定阶段企业都要考虑资源运作的事情。但是我们比较踏实,根本没有做实之前不想玩资本运作,因为资本运作的前提是产业做得很强,模式非常实在,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性。
我们不是靠套利为目的的企业,是真的想把园区做好的企业。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这个行业里面,联东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梁环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意志力,联东一直坚持做产业园这个事情,一直认准一个事情做透,专心致志,抵住诱惑只做这个事情,没有三心二意。这种基因,这种文化是联东最核心的东西,其他东西都可以靠时间的积累慢慢修炼出来,但是心不能改变。
我记得2010年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联东。我们的起点并不比别人高,背景和资源并不比别人多,就是靠自己一点点做起来的,这点点滴滴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意志力。我们十年多做一件事情做不明白,二十年还做不明白吗?
观点地产新媒体:今年以来总理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突然变得红火起来,创客空间算是产业地产的一种吗?
梁环宇:对,算是产业地产,但是我们不追这些,因为中国有很多概念,但是企业不能去跟风。这两天喊创客空间,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看不到了,这背后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循环、能不能复制才是核心。
创客空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升级版的孵化器,产业加基金的模式,附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和资源整合的方式,但本质是孵化器,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
这些东西只能在少数城市、少数位置做。孵化器为什么在北京出来,广州都很少?而且北京是在中关村兴起的,这是土壤的问题。
这是政府倡导的,能不能做成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要投入,要产出,是经济行为。
我觉得企业不能盲目跟风,要看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做,有没有这个土壤可以做。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产业地产方面轻资产有哪些操作模式?
梁环宇:轻资产是必然方向。以前是以资源为王,谁有地、有钱就行,但是现在变了,是谁有客户,谁能有效地组织起客户、服务好客户就行。原来靠资源赚钱,现在是靠客户赚钱。
产业园轻资产这一块操作难度比较大,能够明白的企业没多少。全国资源很多,土地资源、存量物业都很多,政府又想招商,所以轻资产是未来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联东今年开始考虑品牌输出,对一些优质物业进行输出。现在像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一些比较发达地区的工业资源很多,原来产业落后要淘汰,存量工业土地怎样开发?肯定要规划成园区,提高容积率,提升城市形象。
但是原来制造业的小业主不做这些东西,卖掉又很可惜,联东就可以把产业园体系输出,帮助其合理定位、招商、运营管理。业主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联东就是一个小管家,这样就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矛盾解决了,所有者不一定是经营者,跟酒店一样,这个模式是未来大有可为的。
另外,政府也有很多空置的物业和楼宇,需要招商、运营、管理、服务,希望有持续产出,肯定不想空心化,这个市场需求很强烈。
很多政府和业主都找我们,我们今年准备把这套体系和模式梳理出来,把我们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输出。
2025-05-03 16:20
2025-04-01 13:24
2025-03-18 13:41
2025-02-28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