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关键仍是培育小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需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产业承接能力,逐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和产业转移激励机制方面,引导鼓励城市工业企业向小城镇梯度转移,激活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同时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吸引在大中城市务工、有一技之长和一定资金积累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心镇、新社区、中心村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小城镇产业发展,并可考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提供贴息贷款。
此外,还应推动“扩权强镇”。上级市、县政府应适当放权、授权,下放部分行政权力,并赋予中心镇更大的财政权,上移部分事权。
地方政府不能越位。政府应该干好该干的事,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剩下的让市场来变魔法,不能越俎代庖,干了应由企业干的事。市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政府是不可或缺的配角,不能抢戏。还要尊重农民意愿,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就地城镇化,绝不能搞“一刀切”和在农村盲目“造城”。
企业该如何做?
中小企业是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体,但它们的发展往往会遇到选择产业方向难、选择项目难,融资难、征地难、招聘人才难、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在选择产业方向及项目上,应立足当地优势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产业模式和项目,同时主动对接区域性经济辐射及产业转移。例如,长株潭地区重化工业、高科技产业、轻工业都较发达,周边小城镇的中小企业应积极融入产业集群的分工体系中去,选准切入口。湘南一些小城镇,可积极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会,实现项目对接,发展劳动密集型及出口加工型企业。湖南农产品资源丰富,中小企业可发展农产品及土特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应高瞻远瞩,开拓省外市场,甚至瞄准国际市场。湖南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中小企业可依托名山名水、名人古迹,利用自身的原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业。
对于征地与融资等问题,需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瞅准其对招商引资抱积极态度的心理,争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与优惠。地方政府也应建立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中小城镇中民营企业多采取家族式管理,企业规模小时有其优势,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还是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队伍,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许多中小城镇产业基础不完善,产业条件不具备,而我国产业结构又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中,企业家在投资项目时,应谨慎评估行业前景与市场空间,避免盲目投资,泥足深陷。
农民该如何做?
进城务工、经商、定居当然是首选。对于宜工、宜商还是宜农?农民兄弟自己是能够做出理性选择的。在不愿意进城的情况下,可以兴办规模养殖、规模种植和规模加工,或者参与这种经营与分工体系中来。许多地方农产品生产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就地城镇化其实与农业现代化并行不悖,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参与就地城镇化的模式。在观光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较好的小城镇,可以发展农家乐,拓宽增收渠道。
农村电子商务也是发展方向,我国许多地方农村网店已经显现集群效应。电子商务一是降低了农民的销售成本,二是通过网络容易找到有效的购买者。电商已渗入农产品产业链,农民兄弟可以参与电商经营、物流配送,分得一杯羹。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周边小城镇已具备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电商发展的条件。从惠农、支农的角度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特别是冷链物流方面,以推动生鲜类农产品电商发展。
2025-08-12 09:23
2025-08-11 09:37
2025-08-11 09:34
2025-07-2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