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这部分“次级贷款”还是少数。2015年以来,各大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大量发放用房屋抵押的消费贷款,这些贷款很多又流入楼市。特别是深圳房价快速上涨,很多投资客通过消费贷款的形式,将手上房屋的增值部分套现,然后再拿去炒房,或者干脆以银行流水来申请利率更高的信用贷款来炒房。
因此,在原有的住房按揭贷款市场之外,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隐蔽的“加杠杆”贷款市场。这样,差别化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就被突破了,整体购房杠杆率提高。由此,笔者判断,针对炒房大军的贷款中,绝大多数是“次级贷款”。
当然,由于我国“零首付”很少,加上房贷也没有被证券化、衍生化,银行很关注房贷风险,因此,我国不会出现美国式的“次贷危机”。
但是,类似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租售比仅2%~3%,投资客并不靠租金来获得长期收益,他们看重的是房价上涨后的差价。当未来收入下降了,或者银行全面收紧房贷,再或者房价上涨的预期减弱导致抛盘增加时,就会出现房贷“断供”,银行房贷风险就会暴露。
上一波深圳中介“炒房潮”发生在2007年,随后央行全面收紧房贷,导致深圳楼市大幅度回调,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房贷“断供”。此次在深四大银行收紧对中介从业人员的房贷,事实上是为了防范类似风险。
笔者认为,中介炒房仅仅是深圳炒房群体中的一部分,但其暴露了此轮深圳房价上涨的重要动力——加杠杆下的投资客。
因此,四大银行收紧对中介的房贷政策可能是一个转折点。由于因城施策、发挥地方主体责任、制定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落地,深圳楼市持续预期的房贷宽松或许要逆转了。
2025-08-11 09:34
2025-07-22 10:22
2025-06-23 15:16
2025-05-19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