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福州首个全产业链家居建材采购中心海峡国际家居建材城建成正式开门迎客,一站式买齐所有家装用品的梦想成为现实。
这对于部品采购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其实,近年来,联合采购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该模式是指汇集同行业的需求,联合向供应商订购。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联合采购数量大,因此价格优惠,而各厂商也因为与同行业联合采购,建立了合作基础,有助于平时交换情报,提高采购绩效。
不过,由于参与的厂商过多,作业手续复杂,在数量分配及到货时间等方面还比较混乱,联合采购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中城联盟联合采购走得很慢,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并不断优化升级,降低采购成本是目的。”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下称“中城联盟”)秘书长、天泰地产董事长戴大为说。
中国房地产报:据我了解,天泰地产从2000年起就做联合采购了,当时的出发点是什么?
戴大为:降低采购成本是联合采购的目标之一。因为在形成战略合作后,合作伙伴可提前介入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为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成本浪费。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保证质量,避免偷工减料。
中国房地产报:发展的过程中,联合采购是否有遇到过困难?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戴大为:确实有困难。联盟刚开始成立时,企业之间互相不熟悉,难以产生信任,会议上由于企业之间的利益,各方不会轻易透露底价,意见不合时争吵现象时有发生。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由于缺乏一个各方信任、立场中立的执行机构为联合采购的企业搭建平台,各个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建筑部品的需求无法有效整合。其次,是标准化的问题。包括产品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由于各开发企业的产品类型、档次、销售对象及开工时间均有不同,所以,当时的管理标准化主要是人员管理。其实在当时,一个企业的不同项目的联合采购都有困难,更别说不同企业间的联合采购了。除此之外,各个开发企业的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招投标等采购模式的差异也是制约因素。
当时,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我们采取了相关产品由一家企业全权负责,其他企业按照项目需求、进度上报采购数量的操作模式。采购标准由各家企业共同制定。比如,朗诗地产会负责地源热泵方面的采购,建业则负责五金件采购,天泰负责电梯采购等。其实在我看来,未来可以进行联合采购的还包括电梯、门窗、五金、洁具等二十几个类别的产品。目前,我们已经达成了十五六个门类产品。此外,我们还会重点在绿色建材产品方面进行突破。
中国房地产报:2000年12月成立以来,在十多年的发展中,联合采购取得了哪些进展?
戴大为:成就谈不上。2000年12月1日,中城房网建材联合采购网站正式启用,旨在为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建材采购服务。但由于企业信任、产品标准之间的问题,阻碍了联合采购的进程。
到2011年才算是真正实现联合采购。同年6月8日,万通地产、旭辉地产、云南俊发、朗诗集团、河南建业、新地集团、青岛天泰等7家房地产企业的采购负责人以及部分电梯工程师齐聚青岛,首次就联合采购电梯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随后,他们又赶往上海,与三菱、日立、通力等5家业内知名电梯企业进行了合作方面的沟通。至此,联合采购开始有了一些成绩。2011年联合采购企业为7家,联合采购量为2.2亿元;2012年联合采购企业发展到17家,采购量为5.5亿元;而在2013年,联合采购企业进一步发展为24家,采购量为6.9亿元;2014年联合采购企业为27家,联合采购量为13亿元。从数字上不难看出,发展不快但比较平稳。
中国房地产报:“互联网+”模式下,你们是否会有一些相应举措?
戴大为:互联网时代为完善我们的市场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会积极参与进去,并不断用互联网手段去升级平台。
2025-06-23 15:16
2025-05-19 10:53
2025-05-19 10:51
2025-05-14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