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对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买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另外,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将至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调为30%。而在此前,央行对于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为70%,公积金首套房首付比例为30%。
同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将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加上前几日住建部、国土部发布的《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相关部门接连在土地、信贷、税收等多方面发力,可见对于落实“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决心之大。
出台这样的政策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上周,我们曾经在中国指数研究院、观点地产年会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谈到,住房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下降:首先,是投资性需求下降,出海的出海,理财的理财,套牢的套牢;其次,是改善性需求也下降了,已经由占市场的三分之二下降到占市场的三分之一;第三,是农村人口进城购房需求也在下降,我们统计76个一二三四线城市,其中63个城市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净增长量比2000—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长量都下降了。只有以婚姻人口为主的自住型的刚性需求保持了基本不变的常量。
要拉动内需、稳定住房消费,目前最快的办法,只能是从增加改善型需求入手。而我们在居住面积的改善性需求,已经接近天花板了。目前,二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少的也有27平方米,多的更是达到37平方米。三四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更宽敞,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3平方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居住面积的改善性需求,已经不多了。改善型需求的主流是品质改善型需求。
有关部门出台的对于针对二套房的政策,应该说抓住了品质改善性需求的关键点。不仅调整了二套房的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有利于促进品质改善型需求入市,而且降低甚至减免了普通住房销售的营业税,这显然有利于增加市场二手房的供应。
事实上,短期来看,住房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而供应放量导致供大于求。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存量人口的自住型刚性需求量还很大,全国每年结婚1500万对,离婚500万对,其中一半以上在城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进城人口不买房也需要租房。根据新城控股研究团队的分析,城镇新房供应每年至少需要900万套,同时每年租房需求至少在300万套以上,按照目前全国住房存量2.55亿套、其中10%用于可出租计算,也仅有2500万套住房可以用来出租,换句话说,也只能满足8年的租房需求。因此,鼓励城镇居民改善住房,同时把多余的房屋用来出租,也是繁荣二手房市场的重要举措。
当然,刺激之后就是透支,品质改善型需求提前释放了,未来的市场就更难了。而缩减土地供应、转化存量商品房、减少库存压力,是政策性主动调整的又一利好。如果真的调整到位,住房供求平衡点逐渐下移的情况下实现基本平衡,则是房地产市场的大幸!
2025-08-11 09:34
2025-07-22 10:22
2025-06-23 15:16
2025-05-19 10:53